從代加工企業產品的品種上分為護膚品、彩妝品、洗滌用品、水類產品、美容工具、民用清洗劑等。專注化妝品護膚品OEM的廣州美利化妝品工廠更是拉攏世界一流研發科研師隊伍,北京百利邦和盛妝家化則以護膚品見長。有的企業還打出特色牌,專門制作中藥制品,或添加生物制劑的產品,或添加植物提取物產品等,可謂化妝品分得有多細,代工企業就有多細。
OEM企業雖然都從事代加工業務,但經營方式有很大的差別。有的只負責來料的加工制造、灌裝、包裝,有的還負責原料的采購,有的甚至負責配方的研制和包裝的設計,還有的代工企業參與產品的營銷策劃。有的實力較強的代工企業將實力較弱的代工企業網羅在自己旗下,尤如一家總公司分設幾個分公司,大家優勢互補,共同發展。
化妝品OEM的巨大潛力使世界有名的化妝品OEM廠家也紛紛跨入中國大門,如日本科瑪、韓國Cosmax、加拿大特艾華等企業都陸續在中國登陸,就連美國最大的護膚品直銷企業玫琳凱化妝品公司也殺入中國開展"第三方生產"。據玫琳凱大中華區總裁麥予甫解釋說:“所謂‘第三方生產’,主要針對的是將來要進入國內的其它外國化妝品公司。在新的法規環境下,準備進入中國的外國化妝品公司要取得營業執照,不再需要以他們必須在國內建立生產基地為條件,但他們也需要產品。當然他們可以考慮直接進口的方式,但如果我們的生產成本比較低,他們就有可能考慮與我們合作,由我們來為他們提供就近的生產服務,這樣大家就可以做到雙贏。因為首先,對他們來說,他們可以獲得比直接進口成本更低的就近生產;第二,可以說任何一家生產型企業,沒有一家公司是100%用足他的生產能力的。對玫琳凱來說,為第三方提供生產,也可以幫助玫琳凱消化富裕出來的生產能量。第三,雖然大家生產的都是化妝品,但大家所打的品牌和銷售渠道是不同的,所以不會有品牌沖突。”也就是說,玫琳凱準備以其管理、技術、資金、成本優勢與中國本土的工廠一較高下,為其他跨國公司做OEM(貼牌)生產。而2001年科瑪(蘇州)化妝品有限公司的建成投產,標志著化妝品OEM企業爭奪跨國公司客戶的競爭即將展開,美利工廠也在研發設備和生產設備加大巨資的投入把中國的化妝品OEM生產水平帶入世界同等水平。中國的化妝品OEM企業將面臨著整合和洗牌,一批技術先進、管理完善、設備精良的 中國化妝品制造之父
企業將脫穎而出,成為市場上的“名牌”化妝品OEM企業。科瑪會成為1988年的寶潔公司嗎?我們拭目以待。
中國化妝品制造之父 蔡光欣 博士
曾資生堂總公司38年,歷任工程師、總工程師、廠長、總經理,具有豐富的化妝品研發、檢測和分析研究工作經驗以及現場生產管理經驗。他的《為中國民族品牌吶喊》影響著中國化妝品OEM的企業更多思考。